出境游“冰冻”,中概股回潮,WiFi公司优克联却要赴美上市?

一场疫情沉重打击了全球经济,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司无疑是其中之甚。
 
共享民宿独角兽Airbnb宣布裁员25%,并决定放弃年内上市的计划;朋友圈里的导游也纷纷转行干起了微商,卖起了尿布和保健品。
 
但就在这时,一家主打WiFi漫游出租的公司优克联(uCloudlink)却选择了“流血上市”。
 
美东时间5月4日,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平台优克联(uCloudlin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以“ UCL”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初步拟定的募资规模为5000万美元。
 
自瑞幸咖啡(NASDAQ: LK)造假事件曝光后,跟谁学(NYSE: GSX)、爱奇艺(NASDAQ: IQ)等多家知名中概股公司遭遇海外机构做空,不少媒体都认为中概股回归潮或将来临;而疫情之下的全球旅游行业危机重重,优克联自身也面临盈利下滑、专利纠纷等一系列困境——此时选择赴美上市,绝不是一个好时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摆在优克联面前的,注定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
 
01 复制粘贴出来的核心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优克联是一家移动数据流量共享平台,旗下有“吉客猫”和“漫游超人”两大品牌,分别对应销售和租赁两种不同的模式。
 
通俗来讲,优克联的业务模式就是自己先去旅游目的地购买当地运营商流量,再通过技术手段将国内运营商与当地用运营商的网络链接起来,用户无需转网和换卡,只需要按使用时长和流量进行付费,以此来解决出境游用户的上网需求。
 
想法是好的,但是实现方式却是落后的——简单来说,就是“抄袭”
 
优克联创立于2014年,但这个技术早在2008年,就由一个来自美国硅谷的华人团队开发出来了。
 
这个团队的创始人叫做刘晶,他在2007-2008年间研发发明了虚拟SIM卡的技术,实现了用户在不使用实体SIM 卡的情况下,只要打开随身WiFi,就可自动形成一个虚拟的SIM卡,自由连接当地最优网络的功能。
 
刘晶在美国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专利号8,116,735号),同时注册创办了一家叫斯凯荣(Skyroam)的技术公司,公司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于微软、中国移动、腾讯、华为以及T-Mobile等知名科技企业,并很快拿到了融资。
 
2013年,一个叫王斌的前华为员工加入了斯凯荣(Skyroam),但是仅工作了4个月随即离职——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件事会成为日后一起高达5800万元侵权官司的导火索。
 
离职后的王斌随即加入了由其前华为同事陈朝晖所创立的优克联(uCloudlink)。仅仅一年后,uCloudlink便发布了第一款随身WIFI产品,而这款产品的技术和效果与斯凯荣(Skyroam)的一模一样。
 
同行抄袭可以说是国内创投圈的顽疾了,腾讯虽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但时至今日也没能摆脱“抄袭起家”的帽子,一直被骂“没有梦想”到今天。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国内,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但最戏剧性的是,斯凯荣(Skyroam)的专利注册地,是美国。
 
2018年,斯凯荣美国(Skyroam Inc.)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优克联公司专利侵权。
 
2019年4月,纽约南区法院认定优克联公司(uCloudlink)型号为GlocalMe G2、G3和U2的WIFI热点设备以及型号为S1的移动电话侵犯了斯凯荣(Skyroam)的专利权,判令其从2019年9月1日开始停止在美国销售上述型号设备或提供服务,同时判令优克联公司(uCloudlink)支付218万美元侵权赔偿。
 
 
图1:uCloudlink与SIMO (Skyroam美国公司)法律诉讼
 
众所周知,美国对于专利等知识产权一向看重。由于法院认定优克联公司的侵权行为是故意为之,因此法院与2019年10月16日再次修改判决,将优克联的赔偿金额由218万美元增加至820万美元(约5800万元人民币)。
 
82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优克联创立之后一直在亏钱,据招股书显示,2017和2018的两年时间里,优克总共亏掉了约4500万美元。而为了冲击上市,公司刚刚在2019年“扭亏为盈”——实现了净利润521万美元。
 
但只这一场官司,不仅赔光一年的净利润,还会留下一个300万美元的窟窿。
 
虽然优克联在败诉被禁售后,通过“系统升级”绕过了禁售令,但根据更新后的产品存在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无法连接到无线网络等硬伤;或许短期内对公司经营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必将影响用户口碑和市场销售情况,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和收入。
 
而疫情之下的流血上市,似乎也就成了优克联无奈的选择。
 
 
图2:uCloudlink与SIMO (Skyroam美国公司)法院判决书
 
02 走不通的模式,看不透的财报
 
根据招股书,优克联的业务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1.0阶段,以向出境游客出售/出租随身WiFi为主;2.0阶段,公司以搭建SIM卡池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跨运营商的本地流量服务;3.0阶段,公司利用云SIM平台,联合合作商扩大用户流量共享市场。
 
由此可见,优克联给自己设计了一条由随身WiFi租赁的硬件公司,向共享经济科技公司转型的路线。
 
 
图3:uCloudlink的业务模式
 
关于云SIM平台这个模式,招股书中更是放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同时公司表示未来发展将会继续向轻资产转型,收入组合重点放在毛利水平更高的云平台和流量业务上。
 
 
图4:uCloudlink未来发展模式倾向轻资产模式
 
图5:uCloudlink的货币化图解
 
但当数据流量也开始进入共享经济,看似创造了一种新的流量使用方式,实际却是钻了用户购买流量后使用不充分的空子。而跨过固定的通信运营商,其实也是动了传统数据运营商们的蛋糕。
 
举个例子,以前有80个人去健身房,他们会办80张健身卡,现在你一个人办了20张健身卡,拉着这80个人搞起了分时租赁,健身房老板会怎么想?这种经营模式能长久吗?
 
此外,经营数据通信业务,需要有相应的通信牌照,而优克联(uCloudlink)只是转卖运营商移动数据流量的流量贩子,不具有相关的审核和牌照,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数据安全的监管。优克联在国内也售卖本地上网服务给大众用户,而完全没经过国内工信部要求的实名制等关键流程,对于用户来说,SIM卡池对接多个用户、多个运营商,跨运营商的使用流量,存在极大的数据安全隐患。
 
2018年3月,美国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上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遭泄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5月25日,欧盟正式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面向所有收集、处理、储存、管理欧盟公民个人数据的企业。而面对我国屡屡发生的个人网络数据、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滥用的情况,国家相关部门今年也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
 
再看看到财务数据,对这家公司的经营更加疑惑了。
 
 
 
图6:uCloudlink收入结构
 
招股书中收入说明,uCloudlink收入主要来自服务和产品销售。
 
服务收入主要是数据流量收入,2017-2020Q1该项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19同比仅增长了3%,其中来自数据服务的收入同比下降了2.5%。
 
根据公司招股书解释,2020Q1流量收入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而2019年较2018年流量收入下降是因为出境游的减少,以及销售渠道由代理商换为电商自营导致销量下降。但是,招股书中披露的公司2017-2020Q1的活跃设备及日消耗流量情况,两项数据2018、2019、2020Q1都出现了大幅增长。优克联解释2018的数据收入较2017有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活跃设备和日消耗流量的增加。同样的运营数据大幅增长,但是在2018与2019、2020Q1的数据业务收入表现却呈现了相反的结果。
 
产品销售收入,即随身WiFi、智能手机、SIM卡等硬件产品销售的收入,2017-2020Q1硬件收入占比在持续增加,2018、2019年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03%、77%。
 
招股书中,这项收入解释为公司自己的硬件产品销售,以及合作伙伴的硬件销售,但究竟与合作伙伴怎么进行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分成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很难判断占收入比越来越高的硬件收入究竟有多少是优克联自己创造的,未来公司能否继续保持这么高的增长率也值得商榷。
 
除了两项收入各自的增长存在问题,公司财务数据的趋势也和前面我们看到的业务模式相反,一个向轻资产转型的公司,为什么硬件收入占比会逐年增加?公司未来的业务模式究竟什么?招股书中花了大篇幅的描绘了云SIM平台,但实质性的问题却一个都没有回答。
 
看完收入,我们再来看成本和毛利。
 
根据招股书中的运营数据和流量服务收入、服务业务成本数据,可以简单计算得出uCloudlink流量业务每GB收入和成本(1GB=1024MB),如下:
 
图7:根据uCloudlink招股书数据,测算流量单价
注:由于服务业务以流量业务为主,以该成本数字估算公司数据采购成本
 
但是,根据招股书中沙利文数据显示,2018、2019年全球用户月均消耗移动流量增长分别为63%、46%,而uCloudlink用户日均消耗流量增长分别高达79%、86%。
 
尤其在2020Q1的疫情期间,国内和境外出游都受到了影响,但是uCloudlink的日活跃终端和日均消耗流量却出现了同比大幅增长,这与管理层对于2020Q1收入解释相反。
 
再来看价格,根据招股书中沙利文数据,2017-2020年全球移动流量平均价格为5.2、3.5、2.5、1.9美元/GB,而uCloudlink的流量成本单价在2017-2020Q1分别为4.47、1.63、0.41、0.16美元/GB。公司给出流量采购成本逐年下降是因为与运营商协商了更好的价格和提高了SIM卡池使用效率。
 
但同样是流量价格下降,优克联的流量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公司流量成本单价较上一年下降了75%,而全球平均流量单价仅下降了29%。
 
图8:根据沙利文数据,全球用户移动流量使用情况和价格水平
 
同时,招股书中沙利文也给出了uCloudlink目标市场的流量价格水平,其中印尼流量最便宜,可以做到0.5美元/GB,但是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高于1美元/GB。出境游热门的一二线城市流量价格更高,印尼的二线城市流量价格也有1美元/GB,更不要说中国、日本、北美这几个公司收入主要贡献地区。综合考虑所有的因素,我们也想不明白,uCloudlink是如何做到2019年全球平均流量成本是0.41美元/GB2020Q1疫情下全球平均流量成本可以继续降低到0.16美元/GB,远低于行业最低价格水平。
 
 
图9:沙利文数据,uCloudlink主要目标市场流量价格水平
 
 
图10:uCloudlink收入地区分布
 
公司日常经营的三项费用,2019年的数据表现也很奇怪。其中,随着公司运营数据的大幅提升和收入增长,uCloudlink的研发费用和市场销售费用的数值和占收入比却出现了明显下滑。
 
 
图11:2017-2020Q1 uCloudlink利润表
 
招股书中公司解释,2019及2020Q1两项费用的下降源自对相关人员的裁减和市场投入的减少,一家正在向云SIM平台转型的科技公司,研发团队却不增反减。更让人不解的是,2018年两项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公司增加了研发和市场的人员以及品牌市场投入。
 
前一年扩充的研发和市场团队,随着第二年运营业绩和收入的大幅好转,却被收缩了。
 
经历了2017、2018的亏损,通过硬件收入增长,毛利提高,费用缩减,公司终于在2019年扭亏为盈,净利润521万美元;而2020Q1受疫情影响,公司净利润仅为25万美元。
 
综合我们上述分析,公司的业绩和财务存在部分与行业和商业常识不相符的地方。优克联是否会为了上市而美化报表,虚增了用户数据和收入利润?靠裁员来提升利润水平,这种方法可持续么?
 
 
【结尾】
 
优克联的上市进程并不顺利。据了解,2019年下半年优克联(uCloudlink)就曾聘请过一名Morgan Stanley的高管作为CFO,并以Morgan Stanley为主承销商筹备赴美上市,秘密递交了上市申请资料。上市进度延期了这么久,除了疫情的影响,承销商的全部更换或许也是原因之一。根据公开招股书,优克联的承销商已经换成了中资的老虎证券、华盛证券,外资的I-Bankers、Loop Capital。
 
在瑞幸事件之后,中概股在美国受到了很多质疑;而且近一段时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上市后股价表现都很不理想。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即便优克联流血登上了纳斯达克,上市后仍然面临交易量和流动性等诸多现实问题,投资者也未必会买单。
 
目前,关于优克联(uCloudlink)和斯凯荣(Skyroam)的知识产权诉讼仍在继续。在美国,斯凯荣继续上诉中;在中国,优克联也已经被斯凯荣起诉了关于核心技术专利的权属问题,而且不止一项专利。
 
优克联(uCloudlink)希望讲一个流量共享的故事,把自己包装成有着核心技术(云SIM平台)的科技公司,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更多投资人的认可。但是这个支撑故事和公司的核心技术,究竟属于谁,还没有定论。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